最近不少朋友都在讨论银行上调贷款利率这事儿,其实这事儿背后藏着不少门道。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,利率上调虽然让借款人每月多掏点钱,但长远来看对整个贷款市场、甚至经济环境都有不少正向作用。比如说能帮着银行把风险控制得更稳当,还能让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更聪明,甚至倒逼着咱们普通老百姓更理性地规划财务。下面就从五个关键维度给大家详细分析分析。
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一、银行这波操作其实在给自己"加固底盘"
去年跟做风控的朋友喝酒,他就说过现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像温水煮青蛙似的往上涨。提高利率这事儿吧,说白了就是给贷款业务加个"安全阀"。你想啊,当借贷成本上去了,那些资质一般的申请人自己就会掂量掂量——"这利息划不划算?还得起吗?"自然就把高风险客户筛出去一大部分。
另外大家可能不知道,银行现在揽储成本越来越高。前阵子看报表数据,四大行的存款付息率同比涨了0.8个百分点。贷款利率要是不跟着调,银行的净息差怕是得被压缩到危险区。这事儿就跟开饭馆似的,菜价涨了咱进货价也得涨,要不生意没法做。
二、整个市场的钱开始"长脑子"了
记得2015年那会儿,市场上到处是低息贷款,结果大量资金往房地产里涌。现在利率一上调,钱就开始"挑食"了。最近有个做实业的朋友跟我说,他们园区里真正做智能制造的企业反而更容易拿到贷款了。为啥?因为银行现在放贷更看重资金使用效率,不再是闭着眼睛撒钱。
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,现在企业主们开始主动优化负债结构了。以前都是能贷多少贷多少,现在会算着利息成本安排还款计划。这就好比家里装修,钱紧的时候就知道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了。
三、倒逼咱们普通人学精明了
上个月陪亲戚去银行办贷款,明显感觉信贷经理的话术变了。以前都是说"现在利息低赶紧办",现在改成"要根据您的实际还款能力来规划"。这种变化挺有意思的,说明整个市场在往更理性的方向走。
我自己也发现个规律,每次利率调整后,各家银行的贷款产品创新就会活跃一阵子。就像去年推出的"阶梯式利率贷款",前三年利率低后面慢慢涨,这种产品就是利率市场化催生出来的。对咱们借款人来说,选择反而更多元化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利率上调短期内确实让不少人觉得压力大。但往长远了看,这就像给经济打预防针,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。毕竟08年次贷危机的教训摆在那儿,适度调控总比事后补救强。下次再去银行办贷款,咱们可得带着计算器好好算笔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