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不是经常在创业圈里听到一堆英文词?比如MVP、ROI、KPI……这些词到底啥意思?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那些让创业者又爱又恨的英文术语。搞懂这些词不仅能让你在投资人面前不露怯,更重要的是——能少掉80%的决策坑!从产品设计到团队管理,这些词就像藏在创业路上的导航仪,关键时候能救命!
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一、MVP:创业者的第一块敲门砖
记得第一次听说MVP时,我还以为是篮球联赛呢(笑)。其实Minimum Viable Product(最小可行性产品)才是正经翻译。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——用最低成本做个能用的产品原型。
- 应用案例:某社交APP创始人用3万元开发了只有"发帖+点赞"功能的测试版,结果发现用户更想要匿名功能,及时调整方向避免百万损失
- 常见误区:把半成品当MVP,结果测试数据完全失真
- 执行要点:核心功能不超过3个,测试周期控制在2周内
二、ROI:别让烧钱变成烧心
上周见了个创业者,张口就要500万推广预算。我问他:"兄弟,你这ROI算过吗?"他居然反问我:"啥是肉爱?"
这里敲黑板!Return on Investment(投资回报率)是生死线。举个活例子:某教育公司花20万做抖音推广,带来300个付费用户(客单价2000元),ROI(300×2000-200000)/200000200%,这才是合格的创业姿势。
- 计算周期要包含隐性成本(人力、时间)
- 动态监测比单次计算更重要
- 行业基准值要门儿清(电商1:3算及格,知识付费1:5是常态)
三、KPI:别让指标变成数字游戏
创业第三个月,我给团队定了"日均活跃用户破万"的KPI。结果运营小哥买刷量服务被平台封号,这事让我明白——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(关键绩效指标)定不好,团队能跑偏到姥姥家。
- 正确姿势:分阶段设置(种子期看留存,成长期看转化)
- 避坑指南:拒绝虚荣指标(下载量≠活跃度)
- 工具推荐:OKR工作法+SMART原则组合使用
四、Burn Rate:创业者的生命倒计时
见过最惨的案例:某团队账上明明还有200万,突然宣布解散。后来才知道他们月均烧钱速度(Burn Rate)高达80万,其实只能撑2个半月!这个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:
- 至少要预留12个月现金流
-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要分开计算
- 每季度做压力测试(如果收入下降30%怎么办?)
五、Pivot:转型不是认输
当年Instagram从签到应用转型图片社交,Slack从游戏平台变身办公软件,都是教科书级的Pivot(战略转型)案例。关键要抓住三个信号:
- 核心数据连续3个月停滞
- 老用户开始自发开发新用法
- 竞品突然获得巨额融资
记得某餐饮SaaS老板,发现客户都在用他们的系统管理员工排班,果断砍掉点餐模块专攻HR领域,现在已是细分领域龙头。
六、其他必懂术语
剩下的5个词咱们快速过:
- B2B/B2C:别笑!真有人做企业采购平台却按C端逻辑运营
- GMV:流水好看但要小心泡沫(某电商GMV过亿实际净亏2000万)
- UV/PV:流量质量比数量重要100倍
- Churn Rate:用户流失率,续费率比拉新成本更值得关注
- Runway:融资跑道长度,决定你还有多少次试错机会
七、实战问答环节
Q:这些词要全记住吗?
A:重点掌握前5个,剩下的用到再查。但和投资人开会前建议全文背诵(认真脸)。
Q:有没有快速学习方法?
A:推荐"三遍记忆法":看一遍专业解释→搜三个相关案例→自己模拟使用场景。
说到底,这些英文词就像创业者的军火库。但记住——会用才是关键!下次再听到有人说"我们要优化KPI提升ROI",你可以淡定接话:"不如先做个MVP验证PMF?"保证全场肃然起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