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房贷还剩 3 年没还完,突然遇到急事要用钱,想把房子拿去抵押贷款,到底能不能行?这估计是不少人碰到这种情况时的第一反应。别急,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个事儿,从能不能办、要啥条件,到该注意啥,都给你说明白。
一、还剩 3 年房贷的房子,到底能不能二次抵押?
答案是:大部分情况下能,但得看具体情况。
为啥这么说呢?银行或贷款机构主要看两个点:房子还有没有剩余价值,以及你能不能还得上两笔贷款。还剩 3 年房贷,意味着你已经还了不少本金了,房子的剩余价值可能比刚贷款时高,尤其是这几年房价如果涨了的话,可抵押的空间就更大了。
但有个点得注意,还剩 3 年房贷,说明原贷款快到期了,有些机构会担心你短期内要还两笔贷款,压力太大,可能会更严格地查你的收入情况。所以不是说一定能办,得满足一些条件才行。
二、想办二次抵押,得满足这些条件
- 房子得符合要求
- 产权得清晰,没纠纷,房产证在手里(或者银行能出具同意二次抵押的证明)。要是房子还在抵押给银行,没房产证的话,得先跟银行沟通。
- 房龄别太老,一般来说,房龄超过 25 年的话,很多机构就不太愿意接了,还剩 3 年房贷的房子,房龄大概率不会太新,这点得提前看看。
- 剩余价值要够。简单算一下,比如房子现在值 150 万,还剩 3 年房贷,剩余本金假设是 20 万,那理论上可抵押的额度大概是 150 万 ×60%(一般抵押率)-20 万 = 70 万,有这个空间才好谈。
- 你的个人情况得过关
- 征信得干净,近 2 年内逾期别超过 6 次,连续逾期别超过 3 次,不然机构会觉得你还款意识差。
- 收入得稳定,月收入至少得是两笔贷款月供总和的 2 倍以上。打个比方,原房贷每月还 3000,新贷款每月还 5000,那你月收入至少得有 16000 才行,这样机构才放心。
- 原房贷还款记录得好,别出现过逾期,毕竟还剩 3 年了,要是这时候有逾期,机构会觉得你最后这几年反而不靠谱。
三、办理流程比首次贷款简单点,但步骤不能少
- 先找对机构
银行的话,利率低,但审核严,比如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,对还剩 3 年房贷的情况,可能会要求你提供更详细的还款计划;非银行金融机构,像一些贷款公司,审核松点,放款快,但利率可能高 1-2 个百分点,急用钱的话可以考虑。 - 准备材料
跟之前办房贷差不多,但多了些东西:身份证、户口本、房产证、原房贷的借款合同、近 1 年的房贷还款明细、收入证明(工资流水)、贷款用途说明(比如是做生意周转,得有合同;是看病,得有医院的单子)。 - 评估房子
机构会派人来评估房子现在值多少钱,还剩 3 年房贷的房子,评估时会看周边房价走势,要是小区最近成交价涨了,评估价也会高些,你的可贷额度就多。 - 签合同、办抵押
审核通过后,签贷款合同,里面会写清楚利率、还款期限、每月还多少。然后去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二次抵押登记,这步走完,机构就会放款了,快的话 3-5 天,慢的话可能要半个月。
四、身边人的真实案例,看看他们是咋办的
邻居王大哥,房贷还剩 3 年,剩余本金 18 万,房子现在值 120 万,去年急着给儿子创业,去银行办了二次抵押。他月收入 1.5 万,原房贷每月还 4000,新贷款贷了 30 万,分 5 年还,每月还 5800,加起来不到 1 万,压力还行,现在已经还了一年多了,没出啥问题。
还有同事小李,情况差不多,但他找的是贷款公司,因为银行审核时觉得他收入不太稳定(自由职业),贷款公司虽然利率高了 1 个点,但放款快,3 天就拿到钱了,解了燃眉之急。
五、这些坑可别踩,不然容易出问题
- 别只看放款快,不看利率
还剩 3 年房贷,本身还款压力就快小了,要是二次抵押的利率太高,比如超过 7%,加上原房贷的利率,可能会让你接下来几年压力很大,得算清楚总成本。 - 贷款用途别乱填
机构会查资金流向,要是你说用来装修,结果钱拿去买股票了,被发现可能会要求你提前还款,那就麻烦了。 - 别高估自己的还款能力
还剩 3 年的房贷,加上新贷款,每月支出肯定增加,万一遇到收入下降,很容易逾期。建议办之前,先存点钱当备用金,至少够还 3-6 个月的贷款。 - 看清合同里的违约金
有些机构要是你提前还款,会收违约金,比如剩余本金的 1%,还剩 3 年房贷的话,说不定你之后手头宽裕了想提前还,这点得问清楚。
六、小编的一点心里话
还剩 3 年房贷的房子,办二次抵押是可行的,但真的得想清楚。毕竟再过 3 年,房贷就还完了,房子完全属于自己,这时候再加一笔贷款,相当于多扛几年压力。
要是真的急用钱,建议多跑几家机构问问,银行、贷款公司都去了解下,对比利率、还款方式,再决定。还有,一定要跟家人商量好,毕竟这关系到全家的财务状况,对吧?
最后说一句,房子是固定资产,抵押只是解决短期资金问题的办法,别因为一时着急,让自己陷入长期的还款压力里,不值当。希望这些能帮到你,有啥具体问题,也可以问问当地的中介,他们对当地政策更熟,就是得多留个心眼,别被忽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