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刚参加工作没几年,手里攒了点首付就想买房?这时候最纠结的恐怕就是贷款年限了吧?选短了,月供高得喘不过气,别说周末聚餐了,可能连奶茶都得少喝几杯;选长了,利息多花好几万,心里又觉得不划算。到底怎么选才能既不影响生活质量,又能稳稳还上贷款呢?今天小编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。
先搞明白:年轻人的 “生活质量” 到底包含啥?
别觉得生活质量是个虚的词,对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,它可具体得很。可能是每月能留几百块买喜欢的球鞋,可能是偶尔和朋友出去搓顿好的,也可能是每年能存点钱出去旅个游。要是月供把这些都挤没了,那买房反而成了负担,对吧?
所以选贷款年限前,得先算算自己每月能接受的 “最大月供”。这个数怎么来?把月薪减去必要开支(房租、伙食费、交通费、给家里的钱),剩下的钱里,最多拿 70% 来还房贷,留 30% 当灵活资金,这样才不至于太被动。
不同收入情况,适合的年限差太多
咱们拿常见的几个收入档来举例子,假设买的是总价 150 万的房子,首付 30%(45 万),贷款 105 万,年利率按 4.8% 算,看看不同收入适合多久:
月薪(元) | 建议月供上限(元) | 对应贷款年限 | 总利息(元) |
---|---|---|---|
6000 | 2000-2500 | 30 年 | 96 万左右 |
8000 | 2500-3500 | 25-30 年 | 82 万 - 96 万 |
10000 | 3500-4500 | 20-25 年 | 63 万 - 82 万 |
为啥月薪 6000 只能选 30 年?你想啊,月薪 6000 除去房租 1500、吃饭 1500、杂七杂八 1000,剩下的也就 2000 了,月供超过 2500 肯定扛不住。这时候选 30 年,月供大概 2600 左右,虽然利息多,但至少生活能正常过。
那月薪 1 万的呢?可选空间就大了。选 20 年的话,月供大概 6500,剩下的钱还能应付日常开销和偶尔的娱乐;要是想轻松点,选 25 年,月供 5500,生活质量能更高一些。
选 30 年真的很亏吗?年轻人未必
很多人说 “贷款 30 年利息比本金还多,太不划算了”,但这话对年轻人来说不一定对。刚工作时收入低,可随着工作年限增长,工资大概率会涨啊。现在觉得月供 2600 有点压力,过个 5 年可能月薪翻了倍,这点月供就不算啥了。
小编有个朋友,毕业第三年买房选了 30 年,当时月供 2800,占他工资的一半。现在五年过去,他升职加薪,月供只占工资的 20%,去年还提前还了 10 万,月供降到了 2000 出头。他说幸亏当时没选短年限,不然前几年日子根本没法过。
当然了,要是你在国企或者大厂,收入稳定且涨幅明确,那也可以选稍短点的年限。比如月薪 1.5 万,选 20 年,月供 7000 左右,压力不算大,总利息还能少花 20 多万,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这些 “隐藏因素” 也得考虑进去
选年限不光看收入,还有些细节容易被忽略。比如你所在的城市,一线城市房租高,同样的月薪,能用来还房贷的钱就比二三线城市少。像在上海,月薪 8000 可能除去房租和基本开销,能用来还房贷的就 2000 多,这时候只能选 30 年;但在老家的城市,同样月薪 8000,房贷月供 4000 也能接受,可以选 25 年。
还有你的职业规划,要是打算近几年考研、换工作,或者想创业,那贷款年限就得往长了选。这些情况都可能让收入暂时下降,长年限能给你留足缓冲空间。
给年轻人的具体建议:分三步走
- 算清 “保底生活费”:把每月必须花的钱(吃饭、交通、基础用品)列出来,这个数不能动。
- 确定 “可支配收入”:月薪减去保底生活费,剩下的就是能灵活安排的钱。
- 按 “可支配收入的 50%-70%” 定月供:比如可支配收入有 5000,那就选月供 2500-3500 对应的年限。
按这个方法选出来的年限,基本能保证你既有钱还房贷,又有钱过点自己想过的生活。
其实对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,买房是为了让生活更稳定,而不是把自己逼成 “房奴”。贷款年限没有绝对的好坏,能让你在还房贷的同时,还能攒点小钱、偶尔娱乐、不影响职业发展的,就是最好的。别太纠结利息多少,年轻时候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,可比那点利息值钱多了。等以后收入高了,再提前还款也不迟啊,你说对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