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急需用钱时,手机贷款APP确实像及时雨,但点个申请按钮前可得留个心眼。这篇文章会告诉你哪些平台可能在偷录你的通讯录,怎么识别虚假贷款APP,还有遇到暴力催收该怎么做。我们从信息泄露、利息猫腻、资质审核等7个维度,手把手教你守住钱包安全。
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一、手机贷款这些坑,踩中一个就够呛
1. 个人信息裸奔风险:去年有个客户跟我吐槽,在某平台借款后,连他三年前换过的手机号都能被催收查到。很多APP会要求读取通讯录、相册甚至定位权限,这些数据可能被打包卖给第三方。
2. 利息算不清的糊涂账:表面上写着日息0.05%,实际加上服务费、管理费,年利率超过36%的比比皆是。特别是那种"砍头息"套路,借1万先扣2千手续费,到账只有8千却要按1万本金还。
3. 资质审核形同虚设:有些平台为了冲业绩,根本不会仔细核查借款人还款能力。我见过月薪3千的上班族,同时在5个平台各借了5万,最后利滚利变成天文数字。
二、这4种情况,百分百是诈骗
1. 还没放款先收费的:正规平台都是下款后才收利息,那些说要交"保证金""刷流水"的,赶紧拉黑。
2. 短信链接别乱点:最近收到不少仿冒"微粒贷""借呗"的诈骗短信,点进去的页面做得跟真的一模一样,但输完验证码立马被转走存款。
3. 客服主动加微信的:真正的工作人员绝不会用私人账号联系你,更不会让你把钱转到个人账户。
三、防骗指南:记住这5招保平安
1. 查底细要看三证:营业执照、金融许可证、ICP备案,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都能查到。要是平台连这些都不敢公示,绝对有问题。
2. 别被低息冲昏头:看到"月息0.5%""学生免息"这种宣传先冷静,算算实际年化利率。有个简单算法:把月管理费乘以24,差不多就是真实年利率。
3. 给手机设道防火墙:安卓用户尤其要注意,别从浏览器下载安装包。最好在应用商店搜索时,多看看下载量和用户评价,那些只有几百次下载的APP要警惕。
四、中招了怎么办?补救措施要记牢
要是已经掉进陷阱,先做这三件事:马上修改所有支付密码、保留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、打12378银保监会投诉热线。去年帮客户维权时发现,只要有完整证据链,八成以上的平台会同意协商还款。
遇到暴力催收也别怂,他们那些"爆通讯录""PS裸照"的手段都是违法的。直接跟对方说正在录音,再骚扰就报警,大部分催收公司会立马怂。
总之,手机贷款用好了是应急神器,用不好就是无底洞。关键是要选准平台、看清条款、量力而行。下次看到"秒批""免审"这些字眼时,先问问自己:天下真有白吃的午餐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