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刚创业的小伙伴们,是不是一提到企业贷款就犯怵?总觉得那些贷款产品门槛高得吓人,要么要求经营满多少年,要么得有房产之类的抵押物,咱初创公司哪有这些条件啊?别担心,今天就专门给大家说说,初创公司能得着的那些门槛低的企业贷款,看完说不定就有头绪了。
一、信用贷款:凭信用就能贷,不用押东西
很多人觉得贷款必须得有抵押,其实不是这样的。现在不少地方都有针对初创公司的信用贷款,不用你押厂房、设备这些,主要看公司的信用和经营情况。
像纳税信用贷款就挺合适的,只要公司注册满半年,每个月正常纳税,哪怕纳税金额不多,也能去申请。我认识个朋友,开了家小的文化传媒公司,注册刚满 7 个月,每个月纳税也就几千块,照样在银行申请到了 10 万块的贷款。这种贷款额度一般在 50 万以内,对于初创公司日常周转来说,基本够用了。
还有一种是开票贷,要是公司有稳定的开票记录,哪怕才开了 3 个月,也可以试试。比如说你给其他公司提供服务,开了几次发票,这些记录就是很好的申请凭证。我觉得这种贷款特别适合那些轻资产的初创公司,毕竟这类公司没多少实物能拿来抵押,经营数据就是最好的信用证明。
可能有人会问,刚注册一两个月的公司能申请吗?说实话,难度有点大,大部分信用贷款都要求至少经营 3 个月以上。所以别急,先把业务做起来,有了经营数据再去申请,成功率会高很多。
二、政府扶持贷款:门槛宽松,利息还低
各地政府为了鼓励创业,都推出了不少扶持初创企业的贷款政策,这些贷款不光门槛低,利息还可能有财政补贴,挺划算的。
比如创业担保贷款,很多地方对初创公司的要求是:注册时间不超过 3 年,能吸纳一定数量的就业人员,就能申请,最高能贷到 300 万。更贴心的是,有些地方还允许用知识产权、股权这些来做质押,不用非得抵押房产。
还有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,要是你的公司是搞研发的,有自己的专利,哪怕还没开始盈利,也有可能拿到资助。我见过一家做新能源设备的初创公司,成立才 1 年,就凭着一项专利拿到了 50 万的政府扶持贷款,而且前两年都不用还本金。
想找这些贷款的话,可以直接上当地的政务服务网,查 “中小企业扶持政策”,或者去当地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问问,工作人员会详细告诉你需要准备哪些材料。
三、网络平台小额贷款:流程简单,审批不苛刻
现在很多互联网平台也有企业贷款业务,像一些电商平台、支付平台,它们的贷款门槛往往比银行低不少。
如果你是在电商平台上开店的,比如淘宝、拼多多,那就能用店铺的经营数据去申请贷款。平台能看到你的订单量、好评率、退款率这些数据,只要数据还不错,哪怕刚开店半年,也能贷到几万到几十万。有个在网上卖特色农产品的老板,开店才 5 个月,每个月销售额 20 多万,就在平台上贷到了 20 万,当天申请当天就到账了。
还有一些专门做小微企业贷款的网络平台,不要求你有房有车,主要看你的银行流水。只要每个月有稳定的进账,哪怕金额有点波动,也有机会申请到。不过这类贷款利息可能比银行高一点,但胜在放款快,急着用钱的时候能解燃眉之急。
这里要提醒一下,选网络平台的时候一定要看有没有金融牌照,别碰那些利息高得离谱的,不然还款压力会特别大。
四、供应链贷款:依托合作大企业的信用
要是你的初创公司是给一些大公司做配套服务的,比如给大型连锁超市供货,给知名工厂提供零部件,那可以试试供应链贷款。
这种贷款的逻辑是,大公司信用好,你给它供货,就意味着有稳定的还款来源。贷款机构会参考大公司的信用,对你的要求就没那么严格。比如你给一家知名的家电品牌做包装材料,手里有它的采购订单,就能拿着订单去申请贷款,不用看你公司成立多久,也不用抵押东西。
我觉得这对那些依附于大产业链的初创公司来说,是个好路子。不过有个前提,你得和大公司签了正规的供货合同,而且回款有保障。
五、申请低门槛贷款,这些小技巧能提高成功率
知道了有哪些贷款,还得知道怎么申请更容易通过。给大家分享几个小技巧:
- 提前把营业执照、法人身份证、银行流水这些基础材料准备齐全,别等申请的时候再到处找,材料不全肯定会被拒绝。
- 保持良好的纳税和开票记录,哪怕金额小,也要按时申报,别出现逾期或者漏报的情况,这些都会影响信用评分。
- 申请的时候,把贷款用途写清楚,比如 “采购原材料”“支付员工工资”,别写 “补充流动资金” 这么笼统,贷款机构更愿意给用途明确的贷款放款。
- 多对比几家机构,不同机构的门槛和额度不一样,比如这家要求经营 6 个月,那家可能 3 个月就行,多试试总会有机会。
有数据显示,去年全国初创企业的贷款通过率比前年提高了 15%,越来越多的机构愿意给初创公司机会。所以别觉得自己是初创公司就没希望,只要选对合适的贷款产品,准备好相关材料,拿到贷款没那么难。
最后想说,初创公司贷款,不用追求太高的额度,够用就行;也不用一味贪图低利息,正规合法才最重要。关键是通过这笔钱把业务做起来,等公司走上正轨了,后续融资的渠道自然会越来越宽。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到正在创业路上的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