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刚听说贷款置换能省利息,就想赶紧换?先别急着动。很多新手小白只看到 “省钱” 两个字,却没留意背后藏着的风险。贷款置换到底有哪些坑?今天咱们一点点说透,让你避开那些可能让你吃亏的地方。
一、隐性成本藏陷阱,滞纳金可能比省的利息还多
你可能觉得,只要新贷款的利率比旧的低,置换就肯定划算。但其实不是这样,这里面的隐性成本能让你省下的利息 “打水漂”。
比如手续费,不同银行对贷款置换的手续费规定不一样,有的收剩余本金的 1%,有的收 2%,要是你还有 50 万贷款没还,光手续费就可能要交 1 万。还有评估费,置换房产类贷款时,银行会要求评估房产价值,这笔钱通常要自己出,少则几百,多则上千。
更要小心的是滞纳金。要是你在置换过程中,旧贷款的还款时间没衔接好,哪怕只逾期一天,银行也会算滞纳金。滞纳金一般是按逾期金额的万分之五来算,看起来不多,但要是逾期金额大、时间长,积累起来可能比你省的利息还多。
有人可能会问,怎么才能避免这些隐性成本?其实不难,置换前先让银行把所有费用列出来,一笔一笔算清楚。比如旧贷的违约金、新贷的手续费、评估费,再加上可能的滞纳金风险,全部加起来,看看和新贷能省的利息比,到底哪个多。
二、征信出问题,小心被拉进黑名单
贷款置换不是简单换个合同就行,申请新贷款时,银行会查你的征信报告。这时候,几个情况可能让你的征信出问题。
一是短时间内征信查询次数太多。申请新贷款时银行要查一次,要是你同时对比好几家银行,每家都查一次,短时间内出现多次 “硬查询”,征信报告就会变 “花”,新贷款可能因此批不下来。
二是旧贷款有逾期记录。要是你之前还旧贷时偶尔忘还了,哪怕只逾期过一次,也会记在征信上。银行看到这种记录,可能会觉得你还款能力有问题,直接拒绝你的置换申请。
最严重的是,要是置换没成功,旧贷款又断供了,就可能被银行拉进黑名单。一旦进了黑名单,以后想办信用卡、贷款基本都没戏,甚至影响房贷、车贷审批。之前就有案例,有人申请置换时没及时还旧贷,逾期 3 个月以上,被银行起诉,最后不仅要还钱,还进了失信名单。
那怎么保护征信?申请置换前,先自己查一次征信,看看有没有逾期记录;选银行时别贪多,对比 2-3 家就够了,避免频繁查询;置换期间,旧贷款的还款千万别断,哪怕先垫钱也要按时还。
三、政策变了,贷款可能突然还不上
贷款置换还可能遇到政策变动的风险,尤其是经营贷置换房贷这种情况。
现在很多人用经营贷置换房贷,觉得利率低。但经营贷的政策没那么稳定,银行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要求。比如之前有用户置换了经营贷,签合同时说好可以贷 5 年,结果才过 2 年,银行就出新规定,要求这类贷款必须提前结清。这时候用户要是拿不出钱,就会逾期,进而影响征信。
还有的经营贷要求 “专款专用”,银行会定期查资金流向。要是你把置换来的经营贷拿去还房贷,被银行发现资金用途不符,可能会要求你提前还款,甚至收违约金。
有人会问,那是不是就不能换经营贷了?也不是。要是你确实有真实的经营需求,比如开了公司、有实际业务,换之前先问清楚银行对资金用途的监管方式,以及政策变动的应对办法,再决定要不要换。
四、我的一点提醒
贷款置换的风险,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它本身不好,而是因为新手小白没提前了解清楚。我见过有人算错滞纳金,最后省的利息还不够交罚款;也见过有人因为征信查太勤,好容易找到的低利率贷款批不下来。
其实避开这些风险不难,记住三个步骤:先查征信,确保自己没有逾期记录;再列清单,把所有隐性成本算明白;最后问政策,搞清楚新贷款的监管要求和变动可能性。
据某金融平台统计,去年有近三成的贷款置换申请者,因为没算清隐性成本最终放弃了置换。所以别嫌麻烦,多花两天时间了解清楚,总比置换后后悔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