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?看中一套房,交了定金,合同也签了,结果银行那边突然说贷款批不下来。这时候心里肯定打鼓:这算违约不?钱能退回来不?责任到底算买方的还是银行的?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伙聊聊这事,保证新手小白也能看明白。
先弄明白:啥叫违约?
可能有人会说,签了合同没办成事,不就是违约吗?其实不是这么简单。咱普通人理解的违约,和法律上的违约可不是一回事。简单说,违约得满足两个条件:一是没按合同办事,二是这个 “没办事” 得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。
就像你跟朋友约好下午 3 点看电影,你因为堵车迟到了,这叫违约;但如果是电影院突然停电,电影放不了,这就不算你违约。贷款的事也一样,得先看是谁的原因导致办不下来。
责任在买方的 3 种常见情况
先说说哪些时候,责任可能在咱们自己身上。
- 征信出了问题:比如之前有信用卡逾期没还,或者贷款没按时还,征信报告上有污点。银行查的时候发现了,直接拒贷。这种情况,合同里一般会写清楚,算买方违约。
我邻居王哥就遇到过,他几年前有张信用卡忘了还款,逾期了 3 个月。去年买房的时候,银行说他征信不过关,贷款批不下来。最后开发商扣了他 2 万定金,说这是违约赔偿。 - 收入证明不够:银行放贷前会看你的收入,一般要求月收入是月供的 2 倍以上。要是你的工资流水不够,或者没稳定工作,银行可能觉得你还不起钱,就不给批贷。这种也是买方的责任。
- 材料没准备齐或造假:比如少了户口本、婚姻证明,或者为了多贷款,虚报收入、伪造流水。银行审核时发现这些问题,拒贷是肯定的,而且这也算买方违约,严重的话可能还得赔更多钱。
有人可能会问,“我之前不知道自己征信有问题,这也算违约吗?” 哎,这还真算。银行一般会提醒你查征信,但自己的信用状况,咱自己也得上心不是?
责任在银行的 2 种情况
那银行这边有没有可能担责呢?也有,不过相对少见。
- 银行单方面变卦:比如一开始银行说你符合条件,让你先签购房合同,结果后来又说政策变了,不给你贷了。这种情况,责任就在银行,不算买方违约。
去年有个新闻,某银行本来答应给客户批 80 万贷款,客户签了购房合同后,银行突然说额度不够,只能批 50 万。最后法院判银行赔偿客户的损失,因为是银行单方面违约。 - 银行操作失误:比如工作人员把你的材料弄丢了,或者因为系统故障耽误了审批时间,导致贷款没办下来。这种属于银行的过错,买方不用担责。
可能有人会问,“银行说批不下来就批不下来,咱普通人也没办法啊?” 其实不是,要是确定是银行的责任,咱可以收集证据,找银保监会投诉,或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。
双方都没责任的情况
还有些时候,贷款办不下来,可能谁都没过错。
最常见的就是政策突然变了。比如你签合同的时候,首套房首付是 20%,结果办贷款时,国家突然把首付提高到 30%,你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,贷款自然办不下来。这种情况,一般不算违约,买方可以要求退定金,解除合同。
另外,像疫情这种突发情况,导致银行暂时停贷,或者你因为隔离没法去办手续,也可能算不可抗力,双方可以协商解决。
遇到这种事,咱该咋办?
万一真遇到贷款办不下来的情况,别慌,按这几步来:
- 赶紧问清原因:第一时间给银行打电话,问清楚到底为啥批不下来,是自己的问题还是银行的问题,最好让银行出个书面说明。
- 看看合同怎么写:翻出签的购房合同(或者其他贷款相关合同),找找里面关于 “贷款失败” 的条款。有的合同会写得很细,比如 “因买方原因贷款失败,定金不退”,这种就得按合同来。
- 主动去协商:不管责任在谁,先跟卖方(比如开发商、房东)好好沟通。说明情况,看看能不能延期办贷款,或者换一种付款方式。多数时候,对方也不想把事情闹大,愿意商量着来。
- 保留好证据:把和银行的聊天记录、合同、付款凭证啥的都保存好,万一真要打官司,这些都是有用的证据。
我个人觉得,最好的办法是在签合同前做足准备。比如先自己查下征信,找银行做个预审,看看自己能贷多少,通过率有多少。这样能少走很多弯路,也能避免后面的麻烦。
根据某房产平台的数据,去年因为贷款问题引发的纠纷里,有 60% 是因为买方没提前查征信,20% 是因为政策变动,剩下的才是银行的问题。所以啊,咱自己多上点心,能避免大部分麻烦。
最后想说,贷款办不下来这事儿,确实挺让人闹心的,但也不是啥解决不了的大事。关键是搞清楚责任在哪,然后积极去解决。实在不行,咱也可以换家银行试试,不同银行的审核标准可能不一样,说不定换一家就成了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