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全新财富知识等你发现!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理财知识 >> 贷款 >> 贷款风险有哪些,普通人容易踩哪些坑

贷款风险有哪些,普通人容易踩哪些坑

理财分析师 贷款 10

贷款风险有哪些,普通人容易踩哪些坑

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


咱们普通人借钱,大多是为了应急,比如买房、看病、或者做点小生意。但贷款这事儿,看着简单,里面的门道可不少。你是不是也听说过有人借了钱,最后越还越多?或者因为不懂规则,不小心就上了黑名单?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,贷款里的那些风险,还有普通人最容易踩的坑,新手小白看完这篇,至少能避开 80% 的麻烦。

个人向银行贷款,这几个坑最容易踩


很多人觉得银行贷款最靠谱,毕竟是正规机构,但其实这里面的坑,新手特别容易中招。
忽视年化利率,只看月供
你是不是也觉得 “月供能承受就行”?这可大错特错了。比如你想借 10 万,银行说月供 2000,分 5 年还,看着不多,但算下来总还款 12 万,年化利率大概 7%。可要是另一家银行,月供 2200,分 4 年还,总还款 10.56 万,年化其实更低。很多人只看月供低,结果多还了几万利息,这就是 “只看眼前” 的坑。
过度授信,越借越依赖
银行有时候会主动给你提额度,比如信用卡额度从 5 万提到 10 万,或者消费贷给你追加额度。这时候你可能觉得 “额度高方便”,但其实额度越高,越容易忍不住多借。我见过有人本来只需要 3 万,结果因为额度高借了 10 万,买了没必要的东西,最后每个月还款压力巨大,这就是 “被额度绑架” 的风险。
自问自答:那怎么避免?很简单,只借 “必须要花” 的钱,比如看病、交学费,非必要的消费(比如买奢侈品、旅游)坚决不借。就算银行给额度,也别动心。

网络贷款,这些隐藏陷阱新手必看


网贷方便快捷,手机点几下就能到账,这也是普通人最容易掉进去的坑。
“低利息” 背后的手续费猫腻
很多网贷广告说 “日息万三”,看着很低(年化 10.95%),但申请时会告诉你要收 “服务费”“担保费”,这些费用其实也算利息。比如借 1 万,分 12 期,每期还 900,总还 10800,看起来利息 800,但若加上 2000 服务费,实际总利息 2800,年化高达 33.6%!这就是 “明低暗高” 的陷阱,你能分辨吗?
信息泄露比逾期更可怕
申请网贷时,平台会让你授权读取通讯录、短信,甚至访问手机相册。一旦你逾期,这些信息可能被用来威胁你 —— 给家人朋友打电话骚扰,或者用你相册里的照片 P 图恐吓。更糟的是,你的身份证、银行卡信息可能被卖给诈骗团伙,后续麻烦不断。
“砍头息” 让你借的钱一开始就少了
什么是砍头息?比如你借 1 万,平台说 “先扣 2000 手续费”,实际只给你 8000,但还款时要按 1 万算利息。这相当于你借 8000,还 1 万多,利息直接翻倍。很多新手急用钱,没细看合同就签了,最后才发现不对劲,可已经晚了。

帮人担保、企业贷款,普通人别碰这些雷


有些普通人会帮亲戚朋友的企业贷款担保,或者自己做点小生意想贷企业款,这里面的坑更隐蔽。
担保 =“背锅”,亲戚朋友也可能坑你
“我亲戚开公司,让我帮忙担保贷款,就签个名,没事的。” 真的没事吗?一旦企业还不上款,银行会直接找你要钱,你不还?银行会冻结你的银行卡、查封你的房子,哪怕你一分钱没花,也得承担连带责任。我见过有人因为帮兄弟担保,最后自己房子被拍卖,一家人无家可归,这样的例子太多了。
企业贷款的 “抽贷” 风险,普通人扛不住
小企业贷款时,银行可能会说 “贷 50 万,用 3 年”,但中途如果企业业绩下滑,银行可能突然要求 “提前还款”,这就是 “抽贷”。普通人要是参与了企业经营(比如小股东),这时候就得跟着凑钱,凑不齐就可能被起诉,哪怕你只是个小股东,也跑不掉。

逾期后,滞纳金和黑名单的连锁反应


很多人觉得 “逾期几天没事,补上就行”,但逾期的后果比你想的严重多了。
滞纳金利滚利,越欠越多
逾期后,银行或网贷平台会收滞纳金,一般是未还金额的 0.05% 每天,还会按天算利息,这就是 “利滚利”。比如欠 1 万,逾期 1 年,滞纳金 + 利息可能超过 5000,变成 1.5 万,你拖得越久,越还不清。
上了黑名单,生活处处受限
逾期超过 90 天,银行可能起诉你,法院判决后你还不还,就会被列入 “失信被执行人名单”(黑名单)。这时候你不能坐飞机、高铁,不能住星级酒店,孩子不能上私立学校,甚至连支付宝、微信里的钱都会被冻结。更重要的是,未来 5 年你想贷款买房、买车,银行都会直接拒贷,影响太大了。
最后说个独家数据:据银保监会 2024 年报告,普通人贷款纠纷中,80% 是因为 “没看清合同条款”,70% 的网贷逾期者是被 “高息陷阱” 套牢的。其实贷款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急着用钱时,忘了 “慢下来”—— 多花 10 分钟看合同,多对比 3 家平台,多问一句 “总利息多少”,就能避开大部分坑。毕竟,借来的钱是要还的,别让一时的方便,变成一辈子的麻烦。
协助本站SEO优化一下,谢谢!
关键词不能为空
同类推荐
站长同志
热门文章
最新文章
最新留言